刘 鹏,赵 婷,张 帆,梁希颖
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关组织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1]。中医治疗常用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牵引等。中医推拿正骨手法可对病变处及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进行松解,同时可顺应性地帮其恢复正常的生理解剖状态;
针刀可针对病变部位发病外因进行调整和治疗。两者联合可以更好改善肌紧张状态,增加松解效果,且能直接针对影响颈椎生理曲度的内外两方面因素进行治疗,从而提升疗效。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运用推拿正骨手法联合针刀及枕颌牵引联合毫针针刺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旨在明确推拿正骨手法联合针刀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病颈椎曲度异常提供科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我科收治的80例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参照2012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颈椎生理曲度经X线片检查呈反弓或拉伸等明显异常状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枕颌牵引联合毫针针刺治疗。采用颈椎牵引机施治,患者靠座位,上身前倾约10°~15°,固定头部,交代患者将其颈肩部及所有躯体肌肉尽可能全部放松。牵引重量为5~10 kg,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量,牵引时间20 min/次,1次/d。毫针针刺:穴位选取风府、风池、大椎、天柱、颈夹脊穴、合谷、外关、百会、后溪等穴,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针灸针(华佗牌,型号:0.35×40 mm)施治,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
1.3.2 治疗组采用推拿正骨手法联合针刀治疗。①推拿正骨手法:患者全身自然放松端坐于矮凳上,术者站于其后,先以理筋手法(滚推法、拿揉法等)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约10 min,然后医者一手拇指顶患侧颈椎棘突,另一手抱患者下颌部,从颈2~7椎分别做前屈和后伸活动的推扳正骨手法,1次/d。②针刀松解:选取汉章4号针刀分一次或两次进行治疗,选择颈3-颈7棘突连线为中心旁开1.5~2.5 cm处,在压痛明显或硬结处选3~7点进行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1023668;
规格:5 mL∶0.1 g )局麻后,对所选点进行通透松解,要求刀尖垂直于骨面,然后对斜方肌、项韧带进行点刺松解,最后出针视出血情况按压数分钟;
1次/周。
1.4 观察指标:治疗两周后,对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5 评价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评价。治愈指临床治愈,无症状体征,颈椎片显示颈椎曲度正常;
显效指症状体征好转,颈椎片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恢复;
有效指症状体征有改善但不明显,颈椎片显示颈椎曲度较前好转;
无效指症状体征及颈椎曲度无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从3个不同维度(颈肩背疼痛、肌肉僵硬、头痛头晕)进行评价,每个维度依据病情由轻到重分0~3分,总得分0~9分,得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生存质量评估选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得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2.1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n(%)]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SF-36比较:治疗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生存质量显著提升,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生存质量提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SF-36比较结果(分,
颈椎病患者颈椎平衡失调,椎间关节稳定性下降,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几乎所有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查阅文献证实,颈椎曲度异常也是导致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3-4]。因此,调节颈椎平衡使之恢复正常曲度是颈椎病治疗的关键[5]。当各种损伤因素长久作用于颈椎,颈椎的内外平衡受到破坏,势必影响颈椎正常解剖生理关系,最终出现颈曲的病理性改变即颈曲异常[6-7]。而颈椎曲度异常会进一步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关系受到破坏,从而加快了颈椎病的发生[8]。传统针刺、牵引、推拿等方法治疗颈椎病颈曲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很难根治且易复发,其原因在于无法从内外因两方面解决导致颈曲异常的因素,不能使失稳的椎体长期保持稳定。中医骨科经典曾指出,有“筋出槽,骨错缝”者,应先揉筋使之舒缓,再按骨使之合缝。可见推拿和正骨两种手法配合使用可互补长短[9-10]。本研究首先运用推拿手法对病变处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进行松解,主要通过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以恢复颈椎外源性稳定;
再用正骨手法纠正颈椎异常解剖位置,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达到脊柱力学平衡,继而改善和调节颈椎生理曲度。推拿正骨两种手法同时运用可修复颈部力学失衡状态,稳定受累椎体,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同时还可有效解除对椎动脉、颈神经及周围交感神经的刺激,改善临床症状。颈曲异常的发生是多种损伤因素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形成的,颈部肌肉痉挛、筋膜粘连严重,仅靠单纯的推拿手法不能充分纠正颈椎周围各组肌群间的紊乱状态。运用针刀对局部肌肉、韧带、筋膜进行松解,以剥离和疏通软组织间的各种粘连,减轻颈椎活动受限,恢复颈椎动力平衡。
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颈椎病颈椎曲度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推拿正骨手法联合针刀治疗组和枕颌牵引联合毫针针刺对照组,选择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存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2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将临床疗效作为总体疗效评定标准。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及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最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经治疗2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生存质量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生存质量提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提示,推拿正骨手法联合针刀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达到治疗和预防颈椎病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推拿正骨手法与针刀治疗的联合运用,可通过修复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建立颈椎力学运动中相适应的正常力学结构,起到了调脊复衡的作用,进而恢复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起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调脊复衡对维持颈椎的长期稳定及防止周围节段退变有重要意义[11]。祖国医学整体观念也认为,正常的颈曲对于维持人体整个脊柱生物力学平衡意义重大,因此调脊复衡是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复发的重要手段。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10期)201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