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钰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350)
重症脑外伤昏迷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是由外物击打或猛烈撞击静物诱发的,不同位置的外伤会导致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损伤,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创伤性脑外伤占全身各个部位创伤的9%~21%。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会出现短暂性的脑震荡,同时伴有短时间内意识丧失、记忆消失等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脑神经受损,严重者会出现永久性的脑组织功能异常[1-2]。中西医结合是将中医知识和西药知识相结合,二者治疗效果相叠加,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快速起到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患者疾病,能够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全面调理患者的机能,且中西医结合可标本兼治,进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4]。本研究以100例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重症脑外伤昏迷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男26例,女24例;
年龄24~67岁,平均(45.12±4.51)岁。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
年龄24~67岁,平均(45.37±4.5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选取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常规影像学检查或生命体征检查被确诊为重症脑外伤昏迷;
②患者无脑原发疾病;
③患者伤后6h入院,且格拉斯哥昏迷(GCS)≤8分;
④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脏器损害;
②脑外伤前患有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
③患者伴有严重内分泌代谢系统或凝血系统异常;
④患者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
1.3方法
1.3.1常规组:首先予以患者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若患者产生手术症状则实施急诊手术医治,之后进行防治联合伤、高压氧治疗,随后加用药物治疗,选取盐酸纳洛酮(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5947),静脉滴注,4 mg的盐酸纳洛酮+250 ml生理盐水,1次/d,最后医生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选取脱水剂缓解脑水肿,并使用胞磷胆碱钠改善脑循环、退热、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多个器官衰竭、避免压疮等对症基础治疗。
1.3.2研究组:选取常规对症治疗联合经鼻饲管的汤药灌注和醒脑开窍针进行医治。①汤药灌注:药方组成为川芎20 g、当归15 g、石菖蒲15 g、丹参15 g、黄芪15 g、天麻10 g、郁金10 g、赤芍10 g、蟾酥10 g、全蝎10 g、半夏10 g、水蛭10 g、蜈蚣6 g、麝香0.2 g。随后将麝香吹入患者两鼻孔内,并使用300 ml纯净水将剩余药材进行煎煮,分次灌注进入鼻饲管内。②醒脑开窍针:选取患者水沟、内关、百会、涌泉、十宣、三阴穴等穴位当做主治疗穴位,并选取足三里、委中、合谷、廉泉等穴位当做配合治疗穴位,选取28号的1~2寸毫针,开始进行施针时需每次选取主治疗穴位3~4个、配合治疗穴位2~3个,交替进行针刺,过程中需注意放置毫针1 h,并每10 min进行1次针刺,之后使用提插捻转泻的方法,内关穴直刺0.3~0.5寸;
并选取强刺激手法,在患者水沟向上斜刺1~1.5寸,直到患者双目盈泪或眼球湿润为最佳效果;
再选取提插补法,在三阴交向肱骨后方斜刺1~1.5寸;
最后在患者百会向前沿皮下针刺0.5~1寸,涌泉穴直刺0.5~1寸,针刺肢体穴位时,患者该侧肢体抽动3次为良好。1次/d,10次为1个疗程,停歇5 d后,再实施第2疗程治疗。
1.4疗效评估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痊愈,意识较为清晰,经检查患者出血被完全吸收,脑脊液红细胞消失,患者能进行正常工作和社交;
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治愈,患者意识清晰,经检查患者出血点被完全吸收,脑脊液红细胞基本消失,但患者伴有轻微偏瘫、生活大致能够自理;
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经检查患者为血肿进展停止,但脑脊液红细胞降低超过50%,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无效:治疗后,患者出现植物生存状态会或发生死亡情况。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①疗效。②症状改善时长,记录对照两组昏迷天数、清醒时长变化。③临床状况,记录对照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异常(EOP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语言功能异常(EOLD)变化。GCS:共3个方面,总计分数3~15分,数值越高患者越清楚;
GOS:按照5分值评分法,1分丧生,2分植物人状态生存,3分明显残疾症状,4分轻微残疾症状,5分康复较好;
EOPD:按照4分值评分法,1分上下肢活动正常,2分远端关节能活动,3分手臂或腿可以进行上举,4分只能在初上屈伸;
EOLD:按照4分值评分法,1分语言正常,2分可以沟通意识和语言表达,但有时表达和沟通混乱,3分可以沟通意识或语言表达,但多半不能正常表达和沟通,4分完全不能沟通意识或语言表达。④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记录对照两组治疗前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阶段峰值血流速率(Vs)、平均血流速率(Vm)变化。⑤并发症。
2.1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n=50]
2.2两组症状改善时长比较:
与常规组相比, 研究组昏迷天数、清醒时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长比较
2.3两组临床状况比较: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EOPD、EOLD数值低,且GOS、GCS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状况比较分,n=50)
2.4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右侧椎动脉Vs、右侧椎动脉Vm、基底动脉Vs、基底动脉Vm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2.5两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n=50]
重症脑外伤昏迷是因颅脑外伤导致的脑干网状结构损伤,从而不能传导神经冲动到丘脑网状核并投射到大脑皮质区域,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受抑制,进而表现出昏迷现象,其主要发生原因为交通事故、原发性创伤等密切相关。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会伴有脑组织水肿,同时伴有脑部血管出血的症状,且部分患者会因脑脊液循环异常诱发脑室积水,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导致患者颅内压持续性上升,让患者的意识逐渐模糊,严重的话还会致使患者形成脑疝,甚至会压迫患者重要部位,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5-6]。
重症脑外伤昏迷在中医上是“昏愦”、“昏蒙”的表现,《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表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认为“头者,精明之府”,是一种血溢脉外、血积为淤、淤阻清窍的现象,在治疗上常采用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的方式,有效治疗疾病。中医和西医在治病理论上伴有较大差异,但能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基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经鼻饲管的汤药灌注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有效穿透患者的血脑屏障,对神经功能起到双向调节的功效,还能直接对神经细胞的凋亡造成影响,且该方案可以清除氧自由基,还具有抗氧化,能有效减少屏障的通透性,有效保障大脑,降低脑部水肿现象,进一步改善脑微循环,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7-8]。本研究提示该方案可以提高疗效。该方案对患者实施针刺可以有效控制颅内高压,还可以改善脑组织的血氧饱和度,有效控制血流量,且该方案可以在一定状况下控制氧自由基的产生,还可以起到平衡阴阳、疏通经脉的作用,进而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和细胞结构的恢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提示该方案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长。该方案的中药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有效保护脑部正常值,降低脑损伤现象,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且该方案使用的针刺具有调神开窍的作用,还刺激局部神经和组织,加快血气的运行,进而提高颅内的血流,为脑组织提供足够的氧,保证脑组织的循环,进而缩短症状改善时长[9-10]。该方案可以减轻昏迷程度,改善机体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有效起到保护大脑的功效,同时还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改善内皮功能异常,且该方案可以刺激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正中神经刺激可以提升脑血流量,加快血肿液化,改善冠脉循环,调节患者微循环,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预后效果。而该方案中的针刺能够激发动脉血液流速加快,进一步提高脑组织的血液供给,降低神经元损伤的数量,促使神经元尽快修复,且该方案可提高患者脑血流,加快神经递质的恢复[11-14]。该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疗法应用于重症脑外伤昏迷疗效明显,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长,改善昏迷状态和功能障碍,恢复椎-基底动脉血流,且能够降低并发症。
猜你喜欢 脑外伤脑组织针刺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0期)2022-05-10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2期)2022-04-15清明的雨散文诗世界(2022年2期)2022-03-10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5期)2021-11-02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医学前沿(2021年18期)2021-04-14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1年18期)2021-02-28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19年10期)2019-05-21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药学研究(2015年11期)2015-12-19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2期)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