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刚 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摘录及读后感

  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摘录及读后感

  孙维刚老师,是我特别尊敬、特别崇拜的一位老师,是我的偶像。从本世纪初关注他以来,从报刊、杂志、网络上零星搜集到他的一些事迹、一些经验,总是使我感动,受益良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是我多年想买却总是求之不得的一本书,暑假无意中得到了电子书,当时就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由于在准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试,还来不及深入地阅读。考完后,放到手机上,终于有机会认真读读,好好学习了。

  一、教学生打倒老师。

  长久以来,我们很注重师道尊严,注重老师的知识渊博,无所不能,却不知,这在无形中打压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服从于权威,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云: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今日之老师,为了民族的发展,中国的兴盛,就应该成为少年强、少年智、少年富的桥梁、垫脚石,甚至是牺牲品。

  二、题不在多,但求精彩,学会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1、一题多解,达到熟悉;

  2、多解归一,寻求共性;

  3、多题归一,形成规律。

  数学应该怎么教,尤其是解题应该怎么教,老师一直跟着考试,跟着高考、中考在跑。有些老师都巴不得学生做尽天下所有题,但题是永远做不完的。如何使做题达到最好的效率,如何通过做题是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孙老师在数学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这就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三 、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能力第一,分数第二。

  因为对老师的评价机制之不合理,我们忘了教育的真正目标,忘了学生的成长,甚至忘记了我们自己,把分数,学生的分数看成是全部。这是学生的悲哀,是老师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四、不为事大而惧之,不为事小而轻之。

  此做事之态度,生固然要重视,师亦不可忘也。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

  五、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尤其是智育方面。

  六、系统的高度,哲理的高度。

  1、见树木更要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情况下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3、濡染学生,使之养成联想总是是油然而生”。

  漫江碧透,鱼翔浅底;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浮想联翩,思潮如涌。

  我们总是把子知识掰碎了、嚼烂了教给学生,总是为了应付考试把知识弄得支离破碎,孙老师在警醒着我们,知识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任何知识到最后,往往升华为哲学。教给学生哲理,辩证地看问题,就是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

  七、数学学习的四条大规律。

  (1)深入进去,弄通情景;

  (2)顺推分析与逆推分析相结合;

  (3)换个角度看问题——灵活性的本质;

  (4)广义对称思想——平衡。

  前三大规律大家都懂点,第四大——广义对称,这是孙老师的发现吧。确实非常有道理,自己应该在这个方面下下功夫,要从广义对称——平衡这方面去通读教材。

  八、数学是非常美的。数学的美,是它高度的严谨和合理而达到的和谐,那样一种令人神往的内在和谐。

  学生越来越厌学,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关注分数,关注知识之传授,而不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美的探索,对学科意义的探索,使他们为学而学,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学,当有一天他们不想考试了,不需要分数了,他们就会不学的,我们社会这么多成人不读书应该和中小学的教育有关。所以凡是要让学生学习,必须使他对所学学科的意义有充分的了解,产生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施之于学习,就可少厌学了。用王金战老师的话说: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这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在中小学阶段学到他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他的智力将会得到巨大的开发,他焕发出的能量甚至会超出成年人的想象;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孩子中小学阶段被迫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他的智力将会得到很严重的扼杀。所以千万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孩子必须学这些知识,那就首先培养孩子对这些知识的兴趣。”

推荐访问:读后感 教育教学 摘录 实验 孙维刚 李庾男教学视频 管建刚作文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