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名与《水浒传》人物绰号的对比研究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一、网名与现代社会 3 (一) 网名的语义 3 (二) 网名的音节 3 (三) 网名的结构 4 (四) 网名与文化 4 二 、《水浒传》的人物绰号 6 (一)《水浒传》和人物绰号简介 6 (二) 人物绰号对小说本身的作用 6 (三) 人物绰号的独特魅力 7 (四) “豹子头”林冲 8 (五) “黑旋风”李逵 10 三、 《水浒传》人物绰号与网名比较 12 (一) 语义比较 12 (二) 结构比较 12 (三) 文化比较 13 四、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网名与《水浒传》人物绰号的对比研究 摘要:当代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孕育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产生,由此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也开始在适应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进行交流,网名就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另一个代称。在古代,人们的交流方式和通讯方式可以凭借的手段都相对较少,《水浒传》整本书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一百单八将也是各有特点,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绰号,绰号对于《水浒传》本身起到了点睛之笔,对于小说流程的进展,以及对于人物的分析理解都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二者既有相似之处,显示了现代网名对古文化的继承;
同时,二者区别明显,《水浒传》绰号特点鲜明、特色较为单一,而现代网名形式多样、内涵复杂。
关键词:语言 网名 《水浒传》 社会 一、网名与现代社会 现实社会与互联网不同的就是互联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复杂的人际交往互动空间。我们在网络互联网上,可以更加丰富的表现自我。网名在网络上互动交往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网名不仅可以代表我们的个人形象,让我们与别人的交往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方便地使我们找到合适自己的朋友,而且网名作为我们的标签,可以给别人以第一印象,从而吸引别人跟自己交往。网名中也体现出很多的语法特征和汉语的内涵在其中。
(一)网名的语义 通过每个人的网名我们能够明显地得知他的个人信息。比如一些 “哥哥”“姐姐”这样的网名,一看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他的性别;
又比如“厨师”,“老师”之类的,一看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他的职业;
又有一些比如“郑州老师”之类的,一看就可以同时知道几个信息。但是有些网名说的不是很清楚,比如“绝不娶30岁以上的女人”这个网名,仅可以得知他是一位男性。如现在我们都很熟悉的“寂寞”“一颗烟”之类的网名,都能够表现出用网名本人他的内心独白、他的爱好或者近况如何。或者又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表达了本人内心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情怀。但也不仅仅是这些简单的网名让人能够一下子就猜出来他想表达的含义。比如有人会把网名起成“芭比娃娃”“哆啦A梦”之类的与现实或网络虚拟的名字有关的,也有人会把自己的网名起成类似“秋爽”“春寒”这些与气候相关的网名,也有起“寒梅”,“兰花”,“桂花”之类与自然生物有关的网名,也有一些起“巧克力”,“花生糖”这些与吃喝有关的网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网名得知一个人的基本信息,所以不管是他用怎样的网名,他的一些个人基本信息都会通过网名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这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浓缩表达。
(二) 网名的音节 有的网友网名中的特殊字符或者汉字、英语都能很明白的看出使用了多少个音节,比如你使用“一生一世love you”能很清晰的看出来这个网名使用了四个汉字和两个英语单词构成,音节构成清晰明了。有的网友经常使用一些常用语作为网名,比如“无怨无悔”,“一帆风顺”之类耳熟能详的成语或熟语。而大量平仄声的加入能够使网名读起来平仄分明,极具美感,就像古人吟唱的诗歌一样[1] 。我们今天就算是爸妈给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字也会反复琢磨,仔细思索他的韵律美感,读起来要朗朗上口。一个好的网名,如果是阴平和阳平调多的话,会让让人读起来有种气宇轩昂,昂扬向上的感觉;
而如果一个人的网名是仄声字多的话,就给人一种沉郁顿挫的感觉,这就是音调给人的魅力。而如果一个网名多使用叠音和谐音的话就会给人一种乐感美,比如“豆豆”、“花花”就让人感觉用这个网名的人是个极具幽默感的人,很可爱;
比如“喜之狼”把果冻品牌的“郎”字替换成了“狼”让人顿时感觉好笑幽默。这些都起到了诙谐幽默的作用,也加深了网友之间的友好程度。网名的使用也会夹杂许多修辞手法的使用,用来加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像风一样的人”就是运用比喻想说明这个人也许是个雷厉风行做事情不拖拖拉拉的人,也许是想说他是个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爱自由的人;
比如“插着翅膀的猪”就用拟人的手法,让一只猪插上了翅膀,读起来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极具幽默感;
比如“狂拽炫酷吊炸天”这句近年来流行的新词,就用了一系列的夸张手法,来形容一个人是多么的不一般,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表达出了要表达的意思。
(三)网名的语法结构 从中国的汉语语法和英语的语法来看网名的结构构成,可以得知,网名是主要以名词为主的,或者是以述宾结构构成。比如使用“高山流水”或者“代表月亮消灭你”之类的名词性的词语,基本是代表了大部分的网名的构成形式。网名主要以双音节词为主的,比如“可爱”、“喜欢”,网名中也会夹杂着些许语气词之类的白话词语,向口语化的倾向。但有时候网名也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不按照固定的构字结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我们的正常构字都是按照“姓+名”的结构。但网名里确实是很少出现这种正儿八经的名字,似乎用了这种正常的网名就显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了。但也正是网络这种自由活泼的环境孕育出了网名这种陌生又熟悉的东西,从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四) 网名与文化 网名的使用多体现出传统文化,我们每天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耳濡目染的接触。网名也是一个人用词造句的集中表现,会带上个人的奇思妙想和独特创造。有些人会参考一些古代文献或者从古文中寻找灵感。比如苏轼的“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几句就经常被引用到网名的使用当中,用来表现这个人的大气磅礴的气质;
又比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诗也会被引用说明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比如林和靖的那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里面的“暗香浮动”“疏影清浅”这样的优美的诗词句,就是极具有雅趣的高境界审美观,所以也被常常单独拿出来作为网名使用。类似的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出起名人对于大自然的那种无限热爱和向往,类似“柳絮飘飘”、’“青青子衿”、“红尘潇潇”、“渔火燃波影”、“一世繁华”这些都是把古代一些优美诗词句拿出来进行加工改造再创作,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优美诗句。以上这些具有审美感的网名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体现出古朴的自然气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网名里也常常含有英语单词的使用,最经典的就是 “I love you”,这个网名言简意赅,富有浪漫,还具有时代性。广告或者影视传媒等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网名使用,比如那一句黄山卷烟的经典广告台词“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台词大气而不失底蕴,也会常被引用。虽然上面说到网名常会引用一些名言或者寓意比较高深的词语,但也有很多是对现实和美的离经叛道。比如“李白并不白”都是一些很奇怪的意思和表达,并不能表明出什么有意义的含义。虽然网名中存在很多不合常规的想法,但是网名依然是文化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它主要的还是依托于传统的文化精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摆在我们面前,当我们已经开始熟知它以后,更多地就是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凝结,比如以前流行于网络的都是一些“杀马特”“非主流”之类的逆文化现象,那也正是体现那时候人们对于网络的一种懵懂认知。现在这些东西都已经被一些健康,绿色,有涵养的东西所替代,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现如今的网名所展现的意象和意境都无不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繁荣[2]。网名作为网络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也是跟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的。
第二章 《水浒传》的人物绰号 (一)《水浒传》和人物绰号简介 《水浒传》是根据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时期,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从南宋时期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人所熟知。《醉翁谈录》也记载了一些有关水浒里面英雄的传说和故事,《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3]。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绰号是根据人物的自身特点给予的具有代表性的称号,虽然《水浒传》里面的绰号只是小说本身极小的一部分,但是它却用几个字基本囊括了小说人物的全部。绰号这种很富有表达能力的手法,使得小说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一共一百单八将,每个人都各有特点,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绰号,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以各种动物来起的绰号,比如“鼓上蚤”时迁,“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入云龙”公孙胜;
以古代各式各样的武器来起绰号,比如“金枪手”徐宁,“没羽箭”张清,“双鞭将”呼延灼;
还有以各种神仙鬼怪来起的绰号:“天目将”彭玘,“圣水将”单廷圭,“神火将”魏定国;
还有以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起的绰号:“急先锋”索超,“没遮拦”穆弘,“黑旋风”李逵;
还有以古代名人来起的绰号比如“美髯公”朱仝,“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
(二) 人物绰号对小说本身的作用 绰号对于《水浒传》本身起到了点睛之笔,对于小说流程的进展,以及对于人物的分析理解都有着极大的帮助[4]。《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塑造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物都犹如活的一般跃然纸上,让人见之一面就不能忘却,人物绰号对于人物形象起到一个极大的补充解释作用。在我们初读一个人物的时候,先知道这个人物的绰号,就会在我们接着读下去的时候越想象理解,而越感分析之精妙到位,不禁拍案叫绝。到最后的时候,完整地解读一个人物后,绰号简简单单的几字对于人物形象起到加深强化理解的作用。小说中的绰号总是与人物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当我们说“赤发鬼”刘唐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他的一头红发,在内心里想一下,满头的红发就是给人一种威慑和惧怕的感觉,这个就很符合他的个人性格。而当我们想到“小李广”花荣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汉代名将——李广,李广射虎是一个熟为人知的典故,而在小说中,花荣最擅长的就是弯弓射箭。而对于这部小说的第一号主角“呼保义”宋江,则是把一个“义”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宋江一生都心为朝廷,在郓城县当衙司时,尽忠守则,恪尽职守,就算被奸人诬陷,也不肯轻易落草,最后是不得已上了梁山。但是在梁山他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招降其他的好汉的时候也给过许诺将来还是会归顺朝廷的。最后在梁山众位兄弟的反对下还是同意了朝廷的诏安,帮助朝廷平辽灭方腊,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4]。即使到最后死的时候,也是极力地维护朝廷,且不论他的忠心是不是愚忠,但就是那颗为了“义”的心也是别人所不能比的,从而把《水浒传》这部小说想要表达忠义思想的主旨进行了升华。
(三)人物绰号的独特魅力 《水浒传》这本小说的人物绰号在古代小说中也是值得为之一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我们在跟别人讨论说起《水浒传》这本小说,总是先说起绰号而不说名字,似乎这个名字已经变得没有绰号重要,这是因为绰号显得更加通俗易懂,让人记住。在小说第四十三回,李逵要回老家接老母亲去梁山,路上就遇见了一对靠拦路打劫的李鬼夫妻俩,就是打着他的“黑旋风”的名号,见人就说自己是“黑旋风”李逵,而在之前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只是这次遇上真正的“黑旋风”了,连一个小说里的强盗土匪都知道“黑旋风”这种人物的绰号带给他的巨大营销影响力,更何况那么多平民百姓呢。数百年来,在小说问世以前和之后,这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大名”都是为人们津津乐道,更看出来这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广大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意义。而到后来这些人物绰号的流传也为人们所引用和加以改造,就比如“浪里白条”张顺。张顺这个人也许名字起得很简单并不能为人所牢记,但“浪里白条”四字如今也长为人们所引用,说这个人游泳技术一流,就像“浪里白条”一样。这就是绰号在当代的现实版使用,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母夜叉”孙二娘的这个绰号如今更是被大量的引用,孙二娘在十字坡开了个餐馆,尽在路上打劫过路行人,祸害他人,卖人肉馒头。自己为人也是浪荡不羁,无所顾忌,性情也是很豪爽,所以在当代就常被用来说像“母夜叉”这样的女人。所以像《水浒传》这本小说的绰号都是艺术的升华产品,是作者用不一般的写作手法以及对于现实的深度理解和敏锐的观察,都是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贴切的反映[5]。
(四)“豹子头”林冲 前面说了很多关于《水浒传》绰号的简要介绍,下面就来详细说一些《水浒传》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位人物。“豹子头”林冲,这个绰号的由来,原文中记载“因其枪法,矛法精通,似汉末三国蜀汉张翼德,人称‘小张飞’”,还说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6]。由此可知林冲的绰号的由来就是来源于他的长相又使得一手好枪棒,而且还是八十万禁军的棍棒总教头,所以被人称为“豹子头”。关于豹子这一种动物,它主要生活于非洲,体形高大,线条优美,性猛力强,动作敏捷,这种动物论体型,不能与大象狮子相比,但它还是能够在非洲大草原生存下去。虽然它并不能称为草原霸主,但作为草原的肉食性捕食动物,它的几大习性,与林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豹子的奔跑速度极快,是难得的短跑冠军,但也只是短跑,它不适合长距离奔袭,所以当猎豹需要捕食,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来寻找最佳的捕食时机。而试看整部《水浒传》林冲前半部分的生涯,他一直都是在隐忍着生活对他的不公,到了最后被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时,才算是真正的猎豹奔袭,才算是真正的释放出了他内心的狂野本性。林冲是一个有着侠骨柔情的铁血男儿,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他对待妻子是典型的模范丈夫。原文中就交代过,他第一次登场就是为了陪娘子去相国寺烧香拜佛陪她一起去还愿。而当丫鬟告知林冲,娘子被高衙内欺负时,他也是第一时间赶过去,不忍看娘子受一点委屈,在过去那个封建的男权社会一个男子能做到这样,确实是不易。在整部小说中,似林冲这般懂得怜惜女子,疼爱妻子的男性角色确实不多。在被高衙内陷害后,也是与岳父百般道歉,为了妻子的下半生幸福也是要修一纸休书,要她再寻好人度过余生。在遇到世交鲁智深时,也是表现出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兄弟情义,面对鲁智深落难,不惜得罪别人,也要积极营救朋友。林冲的第二个性格特点就是能忍,林冲在遭到了当权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的陷害后,也是忍气吞声,不肯发难[7]。林冲本人是个很懂得礼仪的高尚人士,不屑于与类似高衙内那样的人打交道,所以也不愿意去招惹这样的泼皮无赖,因为他深知如果在当时那个腐败的社会和昏庸的朝廷下,正人君子是没有什么机会能够说上话的。所以面对屈辱,他选择了隐忍,而当他曾经救过一命的陆虞侯背叛他的时候,他也选择了不与之计较,这种大度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而林冲也有一种侠义的仁心,当林冲落草梁山后,却不受王伦的待见,王伦给他出难题,让他下山杀人纳投名状,可是林冲内心并不愿意滥杀无辜,于是在王伦给他的三天期限即将到期了,也是无所收获。对待无辜的平民百姓,他还是始终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这就是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林冲的第三个性格特点就是识大体,顾大局。他在王伦的万般无奈的同意下,最终还是进了梁山,但是他看得出来王伦这一介书生是不能够主持梁山大局的,所以当宋江等人入伙梁山的时候,看出了宋江等人才是当时的英豪,于是很果断就把王伦给杀掉,改立宋江等人为头领。其实依着林冲的地位和实力,他完全可以自己做老大,让宋江等人做自己的手下,可是他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介武夫,不具备当首领的潜质,所以果断地退位让贤 [8]。这种大局观是他性格的一大优点,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在那个腐朽的宋王朝,果真是辱没了林冲的才华,无论他是多么的优秀,人品多么优良,武艺多么好,带兵打仗水平怎么高,但就是不被当权者待见,最终让他也是无奈地上了梁山。在成为了一个“强盗”后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抱负,这不是一种自嘲么?林冲是一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在读者读起来像是一种悲剧的史诗故事一般,他的性格和他的人生都犹如“豹子”一般,在大自然隐忍,在黑夜中奔跑,在黑夜中爆发,永远地做一个孤独的王者。
(五)“黑旋风”李逵 李逵身材不够魁梧,长得却是结实,走路不讲究礼仪,大步流星,全身黝黑,武器是一双板斧,耍的犹如旋风一般故被称为“黑旋风”。李逵也是作为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做事情大大咧咧,为人坦诚大方,性格豪爽不计较小得小失,肯为别人考虑。李逵的绰号为“黑旋风”就表明了这个人浑身是黝黑的颜色,也说明了他那种怒目圆眼,虬发直立,魁梧猛汉的形象,一个斯文人是不会成为这种形象的。而一般人使得都是如同枪棒,剑之类的武器,李逵使得却是一对板斧,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形象成了吻合的铺垫,硬汉配大斧。李逵的这个绰号就已经表明了他的性格特点。李逵是一个粗鲁的猛汉,在每一次两军交战之前,总是李逵最先催促宋江开战。李逵是属于步军的但每一次开战总是第一个冲上战场进行厮杀,就好比现在的战争,两军交战后,最后面的后勤部队先冲在了最前面。想来就感觉李逵就是一个嗜血成性,杀人如麻的杀人机器[9]。他性子的鲁莽也促成了他这种敢冲敢闯的性格,但并不是说李逵就是一个鲁莽的杀人机器,毫无半点人性。他也是一个忠义之人,虽说李逵性子刚直,不肯屈服,但是他对宋江确实俯首帖耳。他敬重宋江的为人,更是把他当做亲哥哥一样对待,李逵为了兄弟情义,大闹江州城,救卢俊义,救柴进,这都表明了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鲁莽的人。而在小说最后的结尾,李逵在外地做了官,宋江被人陷害,唤李逵回来,李逵也是马不停蹄地赶来。宋江怕自己被陷害死后,李逵为了自己而大闹朝廷,就让李逵陪自己一同赴死,李逵也是毫无半句怨言,把毒酒一干而净,他在这时候已经把一切都抛之脑后,心中存有的都是大仁大义。李逵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内心里却特别孝敬父母,爱护那么穷苦的百姓,内心里装的也有心怀天下的侠义之心和孝顺的爱母之情。他落草梁山后,日夜思念母亲,认为自己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逍遥自在,不管母亲死活,所以要带老母一起上山享福。当他回到家后,发现老母日夜思念自己,已经哭瞎双眼,不禁像孩子一样,痛哭流涕,责怪自己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日夜兼程带母亲回去。这种孝顺之心,就是在如今的当代社会,也不是很多人能够比得上的。有一次李逵路过县衙,发现庸官在坑害百姓,心中愤懑难平,也是直接把庸官打倒在地,替穷苦的老百姓做主,还他们公道。但是李逵的暴虐性格也是存在的,在李逵带老母回梁山的时候,路过山里,老母口渴,李逵去为母亲找水喝,回来发现母亲竟然惨死虎口,于是李逵便兽性大发,一气之下,把吃人的老虎杀死,也进了虎窝把刚出生的小虎也给杀光殆尽,不留一个活口。按理说,吃人的是成年老虎所为,可能也是老虎实在是饥饿难耐,但于理都是与那些小老虎无关的。但李逵不念这些,当他开始暴虐起来,便什么仁义道德都不管了。李逵就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但也是粗中有细,既肯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肯为母亲的死而壮胆杀死一窝老虎;
既是一个三番四次阻挠宋江的招安大业的捣蛋鬼,却也是一个肯为了宋江的和招安大业甘愿陪宋江一同赴死的情义之人[10]。他就是一个充满两面性的人,血腥里透漏着可爱,鲁莽中也有认真。这就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并不平凡的李逵。
第三章 《水浒传》人物绰号与网名比较 (一) 语义比较 作为当代的新新人类,我们所耳濡目染的绰号,在根本上是建立在现代语言的基础之上的,这在与古代绰号的使用和应用上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古代人所使用的语言是属于文言文,或者是外国的“文言文”,建立在满口的“之乎之也”的语言之上,代表的含义也是包含在过去的一个统筹范围。古代人的交流方式,我们用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待的话,会感觉到很难理解。举个例子说“玉麒麟”这个属于小说《水浒传》卢俊义的绰号。麒麟作为古代的一种祥瑞之物,是被人们所崇拜和敬仰的,又加之有“玉”这个字来形容,玉是温文尔雅的一种宝石,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优秀。古代人对自然是只能无奈接受,面对自然的大肆迫害,也只能被动接受。所以古代人都是很敬畏自然,所以祈求一些祥瑞之物来保佑自己,保佑家人[11]。所以对麒麟的崇拜也算得上是一种图腾崇拜,这就是典型的古代的特点。但是倘若我们现在在给人起绰号叫“玉麒麟”总会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感受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气息在其中了。但若是“会飞的猪”这个就极其具有时代特色在其中了,诙谐幽默而且词调活泼。猪这种生物我们如今更多的不仅仅是赋予它作为一种食物的代称更多的是指代类似这种生物的人,所以这个绰号要是放在古代就会被认为格格不入了。
(二)结构比较 在结构上,我们倘若仔细观察古代与现代绰号的话,在结构上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现代的绰号似乎我们永远无法找出其中命名的真正规律所在,但是如果是古代的绰号我们总是能第一感觉就会发现它很像。古代的绰号都无非是几种搭配:“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等,都基本是名词来作为根本的代替词,然后再对名词加以修饰。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是让你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这个人物的形象。举个例子“及时雨”宋江,作为《水浒传》上坐的第一把交椅的人,他在没入伙梁山之前,帮助过很多求他帮忙的人,为人也是热情,有侠骨豪情而且不惧怕那些上级的威胁,不畏强权[12]。人送“及时雨”,如果作为一场雨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一场雨也会引起一场洪灾,但加上“及时”二字,就颇具含义,就能形象地反映出这个人的特点,这就是一种“形容词+名词”的结构。但在现代的绰号中,我们似乎却找不出一个具体到很细致的规律,在前几十年我们喜欢用一些和古代绰号一样的使用原则创造出来的绰号,如“臭老九”。后来就多出现一些反应当代时代特征的绰号,创造的方法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如“大哥大”当时能拥有一部大哥大手机就是土豪的象征,同样这种手机的名字也被指做人像大哥大一样有气场。再到如今中外文化,古代现代文化相交融,文化的大融合也诞生出了一批极具现代气息的绰号如“海龟”,这个词其实是“海归”用来指代那些海外归来的中国人。但是把“归”“龟”,用谐音也成了一种诙谐幽默的表达手法。所以现代的绰号发展,是逐渐出现向复杂的趋势发展[13]。
(三)文化比较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相对于现代是落后的,对于中国之外的认识也是极其缺乏认知的,就连我们自己都会被自己的守旧思想所束缚。因此古代的绰号,我们似乎只能找到那一个影子,就是古代的文化。绰号中多蕴含着名著中内容,或书籍中的内容。古代人多喜欢引据经典,我们随便找出古代的一个绰号都能从古代的文化中找出它的由来。如《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他是一个射术很精湛的武将,把他与汉代名将李广相媲美,我们都知道“李广射虎”这个典故,这就是对古代文化的再加工再引用[14]。作为我们一个刚读《水浒传》的读者来说,在看到花荣这个角色再看到这个绰号,自然就会在花荣的头上扣上一个李广的帽子,这样对于加深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当代的绰号中,就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地表现中国文化的内容了,现代的中国已经是把整个世界囊括进来了。我们在十几年前见到一个外国朋友,还会惊讶,但如今我们已经习惯如此了。如今的绰号是不仅仅囊括了中国当代的文化,也是包括了古代的文化,更多也包括上了世界的文化。如“泰格”听起来很像外国人的名字,这个绰号就是用了英语中“tiger”老虎这个英语单词的谐音。这个表达不仅听起来很时尚,而且也把老虎的那种威风凌凌加入了进去,简直是一箭双雕。也不仅仅是绰号,包括我们的日常用语,口头禅都已经打上了“世界”这个深深的烙印[15]。
第四章 结 语 《水浒传》全篇内容都是建立在宋王朝的社会基础之上,表示了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精神面貌。古代的人物绰号也是经过了几千年了演变发展,而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和继承性。网名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网络进行普及推广后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它出现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还属于新鲜事物,还处于待发展的阶段。而且古代的社会交流程度不如现代发达,人们往往仅仅是依靠口耳相传,飞纸传书,沟通的程度也是很低的。当代我们可以依靠的通讯和通信手段是很多的,所以网名才能显得更加复杂不一般。古代处于一个封建王朝,人们的言论自由也不及当代开放,所以网名的使用开放程度和灵活性以及发散性也都是超越古代的绰号。绰号却又显得比网名更有味道,更容易让人拍案叫绝,更容易被人记住。可是无论是网名还是小说绰号,它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代表了社会语言的沿袭和继承。虽然网名是当代的产物,《水浒传》讲述的古代中国的故事,但是在网名发展趋于平稳之后,会发现与古代绰号也是越来越相似,网名现在也是在向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相靠拢。而屏弃掉那些奇特和五花八门的方式,现在的网名与绰号都是越来越浓缩着文化的精髓,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文化内涵极高。所以作为分隔几千年而互相遇见的两个名号,相似却又不同,这就是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象征代表。我们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陆俊.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12~17.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3~30. [3]陈村.99中国年度最佳网络文学[Z].南宁:漓江出版社,2000:45~55. [4]丁道群.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科学学报,2005:24~32. [5]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23~27. [6]柳金殿.人名与社会文化[J].汉语学习,1994:23~33. [7]杨苏平.网络语言的超常规特征[J]固原: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6. [8]苗贝贝.论《水浒传》人物的绰号研究[M].武汉:华中人文论丛,2014.6:13~16. [9]李静.《水浒全传》人物绰号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2010:32~36. [10] 郑公盾.《水浒传论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13~18. [11] 王同舟.《地煞天罡与民俗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4~26. [12]王小玲.容与堂本《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12~21. [13]李玲.《水浒传》中人物形象赏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8:17~19. [14]宋金民. 《水浒传》小说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45~55. [15]张朝阳.论《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艺术特色[J].商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12:04~06.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