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美学的“盆栽设计”课程实践

周玥,赵萌,董宝光,高英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北京 100084)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近年来,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和建设美育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锻炼审美能力也是对美感的训练。对美育的理解局限在艺术教育领域,比如音乐、美术课等,被视为是一种额外的陶冶情操的课程。然而美育在艺术知识和技能教育层面之外,更多的是培养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提升,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立德立言的人才[2]。歌德有句名言“所有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常青”。除了美学的理论学习外,需要更多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受美,学习生活、应用的美学[3]。

设计美学是一种应用美学。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4]。设计是构想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价值创造活动。设计美学是“按照人的审美造物”,在创造的过程和结果上应用美的理解,体现在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和情感美几方面[5-6]。“设计”不仅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一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具有设计思维和能力解决问题,基于此“设计”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美学的途径。

唐纳德·诺曼[7]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讨论了“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或者讨厌一个物品”以及“有魅力的物品会更好用”这两个观点,并提出了情感化设计(Emotional Design)理论,即一项设计必须考虑3 种不同的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本能的设计关注外观,是视觉层面带给人们的感受。从颜色、形态、质感、比例等方面达到美的享受。行为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可能是因为使用过程的顺畅或者使用方式的有趣,带给人们愉快的体验。反思的设计在于自我形象的传递,与个人的背景、经历、深刻的情感、自尊有更多的关系,人们能够通过这件物品看到自己、表达自己[8]。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这3 个不同维度,在任何设计中都相互交织。对于任何一种设计,至少会包含其中一个维度。这3 个维度也对应设计美学中包含的形式美、功能美、技术美和情感美[9]。本能的设计反映的是形式美,行为的设计反映的是功能美和技术美,反思的设计反映的是情感美。由此可见,设计美学是一种包含多种美的美学体系,学习设计美学也会对美产生多种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本研究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植物组合盆栽设计”主题,以设计美学为切入点,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基础,分析美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维度。再以多肉植物的组合设计为载体,通过工作坊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美的理解和体会创造美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人文素质的目的。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是指植物器官的茎或叶或根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也称“多浆植物”。粗略统计,世界范围内共有1 万多种,在分类上隶属100 余科。多肉植物以其特有的品种繁多、小巧、好养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多肉组合盆栽也以其美观、趣味性、富有创意的表达被广泛应用[10]。

本课程基于设计美学的学习,以“多肉组合盆栽设计”为载体,理论学习与实操相结合。讲解植物组合搭配的美学法则、多肉植物的种植与养护知识,再以每位学生动手组合一盆多肉为实践练习,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美学收获,课程总共用时4 学时。

2.1 植物组合搭配的美学法则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使学生理解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功能美和情感美。此次的多肉组合盆栽练习,侧重形式美和情感美的训练。在形式美方面,讲解美学三要素“颜色、形态(形状)、完整度”,这3 方面在单体植株和组合盆栽两种情况下的表现和应用。在情感美方面,训练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作品表达自我意识、内心情感等。

植物的组合搭配在形式美方面主要从以下3 点考虑:颜色、形态(形状)、完整度。不论是何种风格,“协调”与“反差”是两种主要方式。搭配时不仅要看到作品的“正面”,也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想象这个作品[11]。

2.1.1 颜色。颜色有很强的情感感染力,通常会根据想要营造的氛围确定颜色的搭配。想要宁静感,可以尝试白色和绿色;
想要热烈的感觉,可以使用红色和橙色。暖色调让人感觉温馨舒适,冷色调可以制造空间感。

颜色的协调:一种方式是使用色环上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度,会出现秩序感和控制感,营造一种平静的氛围。另一种方式是色环上相邻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仍然会出现一种整体的平衡和协调的效果,整体看上去干净整洁。

颜色的反差:使用在色环中相对的颜色,如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能够让组合更显张力。或是3 种颜色的搭配,如紫色、绿色和橙色,虽然仍是反差色的应用,但表现力不如两个对着的颜色明显。

2.1.2 形态(形状)。形态(形状)会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通过使用1~2 种形状鲜明的植物建立陈设模式,或者使用不同形态的植物打造别致的轮廓线,把目光吸引到设计的整体上来。此外,需要经常修剪植物,让其保持较好的外形。

形态的协调:形状的重复会创造秩序感和对称感,使用同样或者类似形态的植物产生协调的效果。没有一个主角,所以整体效果简洁和统一。每一个植物的视觉比重一样。

形态的反差:一系列不同形状的组合会产生动感,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可使用多样化的形状制造冒险感和紧张感,根据不同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式确定植物群体的重心位置。

2.1.3 完整度。植物组合的完整度体现在单个植物间的搭配和植物与容器的搭配两方面。单个植物间的搭配要注意尺度问题,也就是相对的大小和比例。容器的选择方面要注意植物表达出的含义与容器风格的搭配,两者相得益彰。

尺度的协调:将尺度一致或者近于一致的植物摆放在一起,会创造出一种秩序感。大小和比例的重复会创造出协调的模式,给人简洁和整体感强的感受。但重复过多会产生死板和无趣的感觉。

尺度的反差:当植物的比例相称但大小不同时,人们的视线会在几株不同的植物间游走。这样的组合增添了动感和欣赏的层次。

植物的组合搭配在情感美方面主要是使学生清楚自己表达的主题或重点是什么。学生往往会把觉得美观的东西全部组合在一起,造成表意不清的情况。教师可以从我国传统绘画技巧“留白”中介绍“做减法”的思想,注意作品的主次关系、对比关系。留白不是简单地空出一部分不作为,而是要有“计白当黑”的整体观。其次,在作品能够清晰表达作者想法的基础上,通过造型、颜色、质感等形式特征营造氛围,与观者进行情感传递。

2.2 多肉组合盆栽练习

所需材料:多种颜色、形态的多肉植物(本次课程准备了熊童子、黑肌雨露、紫珍珠、蓝苹果、吉娃娃、莲花、生石花、桃蛋、红宝石、乌木等品种)、泥炭土、赤玉土、鹿沼土、绿沸石、火山岩、陶粒、多种颜色和形态的花盆、装饰物若干。

所需工具:镊子、小刷子、剪刀、尖嘴浇水壶、铲土杯。

每位同学选择4 棵多肉植物和1 个花盆。分为3 个环节完成实践练习。

2.2.1 上盆前的准备。多肉植物在上盆前需要完成5 个步骤,分别是:清理土壤、清理根系和枯叶、检查是否有虫子、清洗植株和晾干。因为时间原因,课上只练习前面3 个步骤。

第一步:清理土壤。将多肉连土一起从盆中取出,清理根部全部的土壤,用镊子清出夹在根系间的土壤。因为这些土质量较低,基本不含营养而且可能会携带虫子或虫卵,不仅损害多肉本身,可能还会影响其他植物,所以这一步一定要耐心完成。

第二步:清理根系和枯叶。土壤清理后,可以再用手顺着根生长的方向梳理根系,带下不健康的细根,还可以使用尖头小剪刀剪掉发霉、受损的根。有利于种植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也有利于新根的生长。多肉植物根系生长很快,不到1 周就会长出新的根。此外,新买的多肉底部会有枯萎的叶片,也需要在种植前全部清理。虫子喜欢在底部的枯叶产卵,清理枯叶也是防止虫害的必要手段。

第三步:检查是否有虫子。多肉植物的病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蚜虫、小黑飞、煤烟病和黑腐病等,其中介壳虫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见的虫害,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容易暴发介壳虫。大部分虫子入侵的情况是由新买入的植物带来的,所以一定要做好种植前的虫子、虫卵检查。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建议用清水将植物冲洗干净、晾干后再种植。

2.2.2 配土。多肉植物的土壤由3 部分组成:基质、颗粒和肥料。基质包括:泥炭土、椰糠等;
颗粒包括:赤玉土、鹿沼土、蛭石、绿沸石、麦饭石等;
肥料包括蚯蚓粪、鸡粪、缓释肥等。不同的多肉植物需要以上三者的配比不同。

总体而言,小苗时期的多肉不能配置太多的颗粒,因为小苗生长速度快,需要的水分和肥力较多。很多人以为多肉喜欢砂质与颗粒质的土壤,一开始就使用比例过高的沙子与颗粒混合物,对小苗而言这种培土比例不易于长根,或者根系长出不久就会枯死。对多年的老桩多肉(指2 年以上),配土需要增加颗粒的比例,甚至是全颗粒土种植。老桩多肉新陈代谢慢,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会减少许多。对于此次课程提供的植物情况,采用泥炭土和颗粒1∶1 即可。

2.2.3 种植。为了避免土壤从花盆底部的孔洞漏出,在花盆底部铺1 层纱布或用大直径的陶粒堵住孔洞。之后将调配好的土壤及颗粒混合物填入花盆,按照设计方案用镊子将多肉植物夹住放置在花盆中。继续填入土壤及颗粒混合物,埋住多肉的根部,土壤离花盆口1cm 左右为止,蹲一蹲花盆。最后选择一种颗粒(如:绿沸石)铺在表面,既起到支撑株体的作用,又提高观赏效果。

2.2.4 装饰。可以依据设计的主题、氛围等在花盆中加入人物、小房子、小动物等装饰物增加组景的内涵、观赏性和趣味。再选择一种喜欢的颗粒将裸露的面层铺满,使整体效果更加美观,也有利于支撑植物、降低土壤温度。种植完成的组合盆栽第1 周置于阴凉通风处养护,待植物有生长迹象后可以浇透水1 次,再置于有阳光的地方养护[10]。

图1 学生清理植物根系

图2 多肉植物组合的成品

美育是传播美的知识,并用美的事物陶冶人的心灵的教育,其意义在于完善人的知识结构,培养人的爱美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追求美的精神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自觉,从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活质量[12]。美育有普遍性,也有层次性。人的审美素养的提高没有止境,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其美学素养都应该同其他素养的提高一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避免人才培养的畸形。

本研究以“多肉植物组合盆栽设计”为例,探索美育课程的多元化可能性。课程以情感化设计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理解设计的不同维度,以及对应的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面的美感,理解美的立体和多元。在课程实施方面,将设计美学与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组合种植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在亲手搭配植物、容器、装饰物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颜色、形态和完整度等美学概念;
另一方面,也理解了美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考虑美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植物特性、光照、水分、土壤等客观因素,两者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感。结合实际生活,让实际生活更美好,是美育的一个重要意义。通过贴近生活的设计美学教育,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美学素养的提升给生活带来的改善,从而对美学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花盆盆栽美育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仙人掌盆栽童话世界(2020年8期)2020-06-15盆栽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18年21期)2018-12-05搬花盆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8-15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丑八怪”的盆栽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7年3期)2017-06-15美育最忌急功近利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5年2期)2015-03-17

推荐访问:设计 盆栽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