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学生的问卷调研

周双艳 谢明柱

(安徽新华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合肥 230088)

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都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2015年以来参加创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但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成功率却很低。在校期间和毕业后一年内就开始创业的,3年后就有一半以上的人退出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创业胜任能力不足。已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胜任能力水平[1-4],但研究创业胜任能力对创业绩效或成功率的影响的文章还很少。创业胜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本次研究,我们先将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进行分解,然后结合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它的各组成部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水平。这样或许可以进一步揭示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的薄弱环节,为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估创业胜任能力的指标。在评估创业胜任能力时,一般是先将其分解为若干部分,通过对各部分的衡量来间接评估胜任能力。Spencer等人将创业胜任能力(工作能力)分解为个性特质、创业技能、创业知识、机会识别等部分[5];
Chandler等人认为创业胜任能力应包含财务与人力管理、机会识别、市场营销及商业活动能力等[6];
Francis等人认为创业胜任能力涉及知识、技术、创业实践、工作绩效等部分[7]。王饮寒等人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分为领导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挫折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决策影响能力[1];
马志强等人在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时,涉及机会把握能力、关系胜任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承诺学习能力[8];
兰海涛在分析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时是将其分为创业品质、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5个部分[4]。关于创业胜任能力的构成,学者们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认可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和机会识别能力是创业胜任能力的组成部分。另外,创业者的个人品质和创业动机也是影响创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将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分解为创业技能、创业知识、机会识别、创业动机和创业品质5个部分。

创业技能,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提升创业活动运营效果的能力。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实现创业目标,创业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其中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源配置与管理能力等。

创业知识,主要指与创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创业基础知识及有关专业知识。创业基础知识包括法律法规和创业政策、产业政策等;
专业知识主要指创业者需要了解的金融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创业动机,可以视为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最初动力和目的。从大学生角度看,创业动机主要包括就业、增加经济收入、获得社会认可与荣誉、追随创业潮流、承担社会责任等。

机会识别,指创业者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而认识到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契机,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能力,主要包括超前意识、战略眼光、洞察力、冒险精神和应急能力等。

创业品质,是创业者的一种潜在能力,为创业胜任能力的隐性部分,主要包括创业价值观、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创业意志力、吃苦耐劳精神等。

选用DEA模型中的BCC形式来评价大学生创业绩效。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是一种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决策评估数学模型,有CCR和BCC两种形式。其中,CCR形式是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效率模型,BCC形式是基于规模不断变化的相对效率模型。大学生初创企业,争取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是其基本发展目标。因此,我们选用BCC形式。BCC形式的步骤是:首先选择决策单元,而后选择输入和输出指标,最后将各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带入DEA绩效公式,计算出效率值。

决策单元(DMU)是指可以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相应产出的实体,每个决策单元都有若干种输入和输出。同时具备3个特征(拥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共同的外部环境、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指标)的决策单元,即为同质决策单元。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共同特征的大学生,他们是创业的主体,从事创业性质的工作,具有相同的目标和任务,所处创业环境相似,我们使用相同的量表对其创业绩效进行测量,可以认为创业大学生为同质性决策单元。

在评价大学生创业绩效时,以大学生为评价决策单元,对投入和产出的比值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输入指标是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投入,主要包括资金、资源和人力3个方面[9-11]。输出指标为大学生创业绩效,包括行为绩效和结果绩效。创业的行为绩效反映创业者为实现创业目标而付出脑力、体力的行为效果,主要包括创业想法的实现速度、新产品推出速度和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创业的结果绩效是指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观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盈利水平3个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前向受访者声明,调查获取的数据和资料仅用于学术研究,受访者匿名作答,不用填写企业名称和个人真实姓名。问卷题项采用Likert 5级计分形式测量。受访者根据自己个人及创业的实际情况,对创业胜任能力及创业绩效题项直接打分,分值范围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对应的胜任能力或创业绩效越高。

(一)初次调查及问卷修正

为了保证问卷题项设计的合理性,先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用的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受访者基本情况,包括受访者的性别、毕业时间(或在读年级)、主修专业、创业时间、创业类型等5个题项。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测量题项,从创业技能、创业知识、机会识别、创业动机和创业品质5个维度分别设置题项,每个维度设置5题,共计25个题项。第三部分为创业绩效测量题项,根据创业绩效的主要输入内容和主要输出内容,共设置9个题项。调查对象为安徽新华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68%。

利用这次调查获得的数据,检验和分析问卷中第二和第三部分题项设置的合理性。问卷题项分析采用临界比值法,依据测试总分来区分高低组,利用t检验判断高低组各题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设临界值为3.00,未通过临界值的题项则应予删除。同时通过同质性检验,对个别题项进行筛选。检验结果显示,问卷第二部分中,创业技能维度的各题项均通过了检验;
创业知识维度的“人力资源知识”题项,有4个指标未达标,应删除;
创业动机维度的“追随创业潮流”和“承担社会责任”题项,分别有3个和4个指标未达标,应删除;
机会识别维度的“超前意识”题项有3个指标未通过,应删除;
创业品质维度的“创业价值观”和“情绪控制能力”题项,分别有4个和3个指标未达标,应删除。问卷第三部分中,“创业想法实现速度”和“企业规模”题项,均有4个指标未通过,应删除。因此,评价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和创业绩效的题项最终选定为26个,其中创业胜任能力部分共有19个题项,创业绩效部分共有7个题项。

(二)调查对象及数据检验

近年来安徽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有多所本科高校成为应用型建设高校,于2012年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这类高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创业活动,学生创业团队也较多。我们采用修正后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3月对安徽省的8所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调查。这8所学院是: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铜陵学院、皖西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受访者为这些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创客实验室中的创业团队成员(包括应届毕业1年以内参加创业的)。通过微信扫码方式向受访者发放问卷,每所学校抽取的调查对象为50人,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可用问卷32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3%。

为了检验调查数据的稳定性,利用Cronbach α系数对其进行信度检验,数据计算由SPSS 21.0软件实现。计算结果显示,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各题项的α系数值均在0.80以上,其中最高值达0.96,显著高于常规临界值0.7。这说明正式问卷调查数据的稳定性较高,可用于量化分析。

(一)创业胜任能力描述性评价

设定创业胜任能力的5个维度为5个维度变量,各维度下的细分内容为细分变量,计算各变量的得分均值和标准差。计算结果显示(见表1,其中维度变量值为细分变量值之和),标准差都比较低,各变量均值的代表性比较高,可以较好地反映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的一般水平。

整体来看,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各维度变量的加权算术平均值为13.72,占可达到的加权最大值的72.21%,整体胜任能力水平不高。其中,创业技能变量均值为20.05分,占最大值(满分为25分)的80.2%;
创业知识变量均值为17.13分,占最大值(满分为20分)的85.7%,说明创业学生的这两项胜任能力比较强。机会识别变量均值为13.51分,占最大值(满分为20分)的67.6%,说明创业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一般。创业动机和创业品质的得分均值分别为8.21、8.76分,分别占最大值(满分均为15分)的54.7%和58.4%,说明创业学生的这两项胜任能力较弱。

进一步从细分变量来看,各维度下的细分变量得分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创业技能维度下,团队合作项得分均值最高(4.06分),资源配置与管理项得分均值最低(2.51分)。创业知识维度下,产业政策、金融财务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项的得分均值都大于4分,说明创业学生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比较自信;
法律法规和创业政策项的得分均值只有3.79分,相对较低,说明创业学生对法律法规和创业政策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创业动机维度下,就业动机项的得分均值最高(4.61分),社会认可与荣誉项得分均值最低(2.11分),说明大学生选择创业主要是为了就业。机会识别维度下,冒险精神项的得分均值最高(4.23分),而战略眼光和洞察力两项的得分均值较低(分别为2.42、2.94分),说明创业学生的冒险精神普遍较强,但在洞察市场、制定战略方面的能力较弱。

(二)创业绩效评估与分析

将调查统计数据带入DEA模型,计算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绩效水平。计算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绩效最高值为0.995,最低值为0.513,均值为0.816。绩效值分布情况:落在[0.50,0.70)区间的占12.60%;
落在[0.70,0.75)区间的占14.08%;
落在[0.75,0.80)区间的占18.42%;
落在[0.80,0.85)区间的占比最大,达31.68%;
落在[0.85,0.90)区间的占14.22%;
落在[0.90,0.95)区间的占6.47%;
落在[0.95,1.00]区间的占比最小,只有2.53%。大学生创业绩效的个体差距较大,综合绩效为有效的样本占比只有32.17%。整体上看,大学生创业绩效水平较低。

(三)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创业综合绩效为被解释变量(E),胜任能力的5个维度为解释变量(如表1所示),构建胜任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式(1)。同时,分别构建胜任能力各维度细分变量对创业绩效的多元回归模型如式(2)至式(6)。

式中:α为常数项;
βj为待估参数(j=1,2,3,4,5);
μ为随机扰动项;
下标i为样本标注。

(四)参数估计与分析

计算被解释变量与各解释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发现它与各维度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比较大,绝大部分的相关系数值在0.6以上。创业综合绩效与创业动机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小(为0.561),与创业技能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大(为0.829)。被解释变量与各细分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性比较高,大部分相关系数值在0.7以上,最低值为0.537,最高值达到0.877。所以,将创业综合绩效与各维度变量及各细分变量间的量化模型设定为线性形式是合理的。

用逐步回归法估计模型(1),结果如表2所示。修正可决系数随着解释变量的逐步带入而不断提升,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力是存在的。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皆为0.000,模型整体估计结果很显著。同时,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值和显著性水平都比较稳定,虽然各解释变量的具体回归系数值因为变量的逐步加入而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幅度很小。所以,模型(1)的参数估计结果可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创业技能S的回归系数值稳定地维持在0.4~0.5范围,并且在1%水平下均显著,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水平对创业绩效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力。创业技能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便会正向带动创业绩效提升0.4~0.5个单位,这种影响力不会因为其他因素的加入而发生变化。创业知识K的回归系数值在0.6左右,对被解释变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力,至少在5%水平下显著。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会带动其创业绩效提升大致0.6个单位。与其他解释变量相比,创业知识K的回归系数值最大。创业知识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力,是创业胜任能力各维度中最大的。创业动机M的回归系数值在0.2左右,并且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创业动机可以比较显著地推动大学生创业绩效的提升。机会识别R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143和0.176,均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大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力度和显著性水平都有限。创业品质Q的回归系数值仅为0.073,通过了1%的显著性临界值,说明创业品质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比较小。

表2 模型(1)的逐步回归估计结果

对模型(2)至(6)分别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创业技能维度下,各细分变量至少在5%水平下显著,回归系数值在0.3~0.5范围,表明大学生的各种创业技能对创业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力度相似。创业知识维度下,金融财务知识K3和市场营销知识K4的回归系数,明显高于法律法规和创业政策K1和产业政策K2,显著性水平也均达到了1%的水平,说明大学生在金融财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能够显著推动创业绩效提升,而在法律法规和创业政策、产业政策方面的知识,虽然也能够正向推动创业绩效提升,但带动力度相对较小。创业动机维度下,各细分变量的回归系数至少达到了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大学生的各种创业动机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创业绩效提升。其中,获得社会认可与荣誉M3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小,其影响力相对最弱。机会识别维度下,洞察力R2的回归系数值比其他3个细分变量的都小,且没有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大学生的洞察力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战略眼光、冒险精神和应急能力在10%水平下均能够显著提升创业绩效,且提升力度相似。创业品质维度下,沟通能力Q1的回归系数值及显著性水平都比较低,说明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够正向影响其创业绩效,但其影响力和显著性均一般;
创业意志Q2和吃苦耐劳Q3在1%水平下均显著,且回归系数值均在0.12以上,说明创业意志和吃苦耐劳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最主要的创业品质。

表3 模型(2)至(6)的回归估计结果

大学生的创业胜任能力影响其创业绩效水平,决定着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多方向分解大学生的创业胜任能力,探讨它们对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差异,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及驱动因素。

我们将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分解为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创业动机、机会识别和创业品质5个维度,并细化各维度具体内容,然后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水平及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整体水平不高,胜任能力各维度及各维度下的细分内容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水平较高,机会识别能力一般,而创业动机和创业品质较弱。我国大学生创业综合绩效较低。创业胜任能力对创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力较大,创业动机的影响力一般,机会识别能力和创业品质的正向影响力较小。从各维度的细分内容来看,创业技能维度下,各种创业技能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力相似;
创业知识维度下,金融财务和市场营销知识能够显著推动创业绩效提升,而其他方面知识的正向影响力一般;
创业动机维度下,获得社会认可与荣誉的动机的影响力有限,就业动机和增加经济收入动机的影响力度较大;
机会识别维度下,洞察力的影响不显著,战略眼光、冒险精神和应急能力均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创业绩效;
创业品质维度下,创业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影响力较大,沟通能力的影响力和显著性均一般。

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水平不高,导致创业绩效水平较低,进而造成创业成功率有限。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助力“大众创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政策供给方可以从创业胜任能力角度制定相关激励和支持政策,尤其应该强调针对胜任能力薄弱维度的激励和支持。比如高校的创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业技能培养,增加创业实训课程的课时量,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加强创业竞赛激励,安排指导老师提供“一对一”创业指导,以进一步强化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带动作用。重视创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增加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课程的课时量,尤其应该加强金融财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在创业品质方面,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胜任能力中的薄弱环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沟通技巧、创业话术、辩论赛等选修课教学与课外素质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也需要关注,其中的洞察力是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洞察能力较低,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力也很弱,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市场调查与分析、数据分析等选修课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洞察力。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胜任动机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7期)2022-08-26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44期)2021-04-13动机比能力重要意林(2021年4期)2021-03-11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当代体育(2020年17期)2020-09-10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30期)2018-01-22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0期)2017-07-21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0期)2017-07-21凶手的动机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15年7期)2015-08-07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科技与创新(2014年3期)2014-04-14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11期)2009-11-17

推荐访问:创业 胜任 问卷